汛期将至,为切实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,防范强降雨、山洪等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,三施高速自2025年4月起,集中力量开展防排水设施汛期拉网式专项排查整治行动,通过“织密责任网、隐患扫描网、攻坚整治网、搭建预警网、共筑安全网”五维发力,全力筑牢汛期行车安全屏障。
高位推动,压实管理“责任网”
三施高速以“防大汛、抢大险、救大灾”为行动纲领,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,组建由党支部书记暨董事长挂帅的汛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“全面排查、立行立改、科技赋能、长效管控”四大核心任务。针对桥隧比高、地形复杂的特点,创新推行“分片包干责任制”,将全线 45 公里划分为4个责任区段,每个区段指定“1 名技术骨干 + 2 名巡查专员”的网格化责任小组,确保排查整治责任落实到岗、具体到人,构建起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网络。
靶向排查,织密隐患“扫描网”
此次排查聚焦山区高速公路沿线排水沟、涵洞、桥梁泄水孔、高边坡截水沟、隧道洞口边仰坡等典型风险点,对沿线105个涵洞、95处边坡、55座桥梁开展“拉网式”体检。采用“人工徒步细查 + 无人机高空巡检”的空地协同模式,避免传统人工巡查可能出现的盲区漏检。期间,累计投入巡查人员70人次、车辆10台次,最终完成全线45公里排水设施“体检”,覆盖率达100%。
分类整治,筑牢隐患“攻坚网”
按照“轻重缓急”原则,领导小组针对排查出的29处隐患,建立了“红黄绿”三色隐患分级机制:红色隐患 24 小时内处置、黄色隐患7日内整改、绿色隐患纳入周期性养护计划。截止2025年4月16日,三施高速已完成排水沟清淤3.2公里、修复破损边坡排水沟10处、护面墙8处。剩余红黄隐患已增派挖掘机、装载机配合加快施工进度,通过“移动监控+现场紧盯”的方式加速推进,确保4月30日前实现隐患整治全部“动态清零”。
科技赋能,搭建防汛“预警网”
为提升防汛预警响应能力,三施高速在路段重点高边坡区域新增4套边坡位移预警监控系统,通过采集实时数据,直接接入监控中心“边坡监测系统”,结合路段气温监测信息,可动态启动“三级应急响应”,实现“雨前预判、雨中监控、雨后评估”的闭环管理。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,系统会立即向相关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,预警系统可将隐患发现时间提前2小时以上,为防汛决策提供动态科学依据,也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宝贵时间。
宣传引导,共筑安全“防护网”
为提升公众汛期安全意识,三施高速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宣传网络:线上通过沿线23块电子情报板、4个服务区 LED屏,实时滚动播放汛期交通安全提示;线下组织“防汛安全进村镇”活动,深入周边5个自然村,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沿线居民普及排水设施保护知识,让居民了解到保护排水设施对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的重要性,营造了“全民参与防汛、共护道路安全”的良好氛围,初步形成“全民参与、全域防控”的防汛安全防护网。
长效守护:编织长效安全“保障网”
下一步,三施高速将持续完善“人防+技防+物防”三位一体防汛体系,深化与气象、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,构建更加智能的防汛设施健康监测网络,以“网格式管理、网络化防控”的现代治理思维和“从隐患发现到整改销号、从应急处置到长效预防”的管理链条,以“隐患零容忍、守护全天候”的责任担当,将防汛安全网越织越密,让每一米公路都成为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平安防线,为公众出行交上一份“汛期无虞”的满意答卷。